两次岩下窦采血结果不一的库欣病
黄山 撰写   沈明 指导
2019-01-21 1434


【导读】

49岁女性,高血压10余年,高血糖8年,向心性肥胖5年,双下肢水肿3年。内分泌功能试验结果提示ACTH依赖性库欣综合征。MRI未发现垂体病灶,双侧岩下窦采血(bilateral inferior petrosal sinus sampling,BIPSS)不支持库欣病诊断,寻找异位ACTH病灶无果。两年后再次行BIPSS,结果为中枢优势,确诊为库欣病。行经鼻蝶鞍区探查术,术中探及垂体瘤,全切除之。术后获内分泌缓解。出院后患者出现胸闷、乏力、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结合心脏超声检查结果,诊断为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急性发作,予β受体阻滞剂、利尿、降压治疗后好转。本病例主要探讨:

1.MRI阴性的库欣病如何诊断?

2.库欣病患者BIPSS假阴性的处理和防范。

3.肥厚梗阻型心肌病的诊断和治疗,是否与库欣病相关?

4.针对库欣病患者术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状态,如何行糖皮质激素替代治疗? 

【病例简介】

患者,女,49岁。因“高血压10余年,月经紊乱、血糖升高8年,向心性肥胖5年,双下肢水肿3年”,于2011年6月入住华山医院内分泌科。

患者10余年前被诊断为高血压病,最高180/110mmHg,经多种口服降压药物治疗,血压仍控制不佳。2003年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停经,查空腹血糖19mmol/L,诊断为糖尿病,先后予二甲双胍、阿卡波糖等药物治疗,血糖控制不佳。2006年出现面部充血、四肢发红、腹部膨隆。2008年出现双下肢水肿,致行走困难。2009年出现右胫前皮肤溃烂、渗出,经久不愈。2011年4月入住内分泌病房,予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每日2次)、缬沙坦80mg(每日2次)降血压,氢氯噻嗪25mg(每日2次)、螺内酯20mg(每日3次)利尿消肿,生物合成胰岛素(诺和灵30R)早18单位 晚18单位,餐前30分钟皮下注射控制血糖。患者血糖控制可,双下肢水肿消退,但血压仍较高,后加用可乐定150μg(每日3次)、多沙唑嗪4mg(每日2次)、美托洛尔12.5mg(每日2次)。同时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每晚20mg调脂,阿仑膦酸钠片70mg(每周1次)治疗骨质疏松等对症支持治疗。查血皮质醇升高、昼夜节律消失,24小时尿游离皮质醇(24hour urine free cortisol,24hUFC)升高,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low dose dexamethasone suppressing test,LDDST)不被抑制,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high dose dexamethasone suppressing test,HDDST)可被抑制(详见表1),体部CT增强扫描示“两侧肾上腺增粗,右侧为著”,垂体增强MRI(详见图1)示“部分性空蝶鞍、鞍内未见明确占位灶”。为进一步行BIPSS明确诊断收住入院。

体格检查:体重69kg,身高166cm,BMI 24.04kg/m2,血压160/100mmHg,神清,皮肤痤疮,满月脸,多血质,腹部膨隆,四肢皮肤发红菲薄,双小腿、双足凹陷性水肿明显,未见紫纹;神经系统查体无特殊。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2011年4月血皮质醇、ACTH、24hUFC、LDDST、HDDST结果详见表1。

2.png

    生化检查:ALT 20U/L,AST 15U/L,ALP 180U/L↑,GGT 14U/L,TBA 2μmol/L,TC 7.16mmol/L↑,TG 4.59mmol/L↑,HDL-C 1mmol/L,LDL-C 3.94mmol/L↑。FBG 5.6mmol/L,HbA1c 6.7%,空腹C肽1.27μg/L,空腹胰岛素12mIU/L。

    垂体内分泌检查:E2 93.6pmol/L,LH 1.19IU/L,FSH 5.64IU/L,T 2.55nmol/L↑,PRL 15.1ng/ml,TSH 1.198mIU/L,TT4 87.5nmol/L,TT3 1.21nmol/L↓,FT4 12.14pmol/L,FT3 3.54pmol/L。

心电图检查:心脏逆钟向转位,ST-T改变,左心室高电压。

超声心动图(表2):左室壁增厚,左心收缩功能正常,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67%,左心舒张功能中度减退(E峰与A峰比,E/A 0.8)。

 

微信图片_20190120224030.png

2011年4月垂体增强MRI:见图1。

1.PNG

【诊治经过1】

患者表现为高血压、糖尿病、水肿,库欣综合征体征比较典型,查血和尿皮质醇升高、LDDST不被抑制,库欣综合征诊断明确;查ACTH轻度升高,考虑ACTH依赖性;垂体增强MRI未见明确的鞍区占位灶,进一步的病因诊断需行BIPSS。

入院后完善对库欣综合征各项合并症的评估,主要包括电解质、血糖、血脂、血压、心电图等,继续控制血糖、血压,对症治疗。

2011年6月BIPSS结果提示:基线中枢/外周ACTH比值<2,去氨加压素兴奋后比值<3(详见表3),不支持库欣病诊断。进一步行全身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检查未发现异常病灶;因为条件受限,未行奥曲肽扫描检查。

【MDT讨论与临床决策】

问题:ACTH依赖性库欣综合征如何进一步明确病因诊断?如果无法明确,如何处理?

影像科意见:鞍区平扫及增强MRI提示部分空蝶鞍、垂体偏小,未见明确的占位灶,根据影像学检查无法诊断或排除ACTH型垂体瘤。全身PET-CT检查亦未见明显氟代脱氧葡萄糖(fluorodeoxyglucose,FDG)代谢异常增高的占位病灶。故单靠影像学检查难以明确病因诊断。

内分泌科意见:患者症状、体征符合库欣综合征的典型表现,血皮质醇明显升高,昼夜节律消失,24hUFC升高,LDDST不被抑制;血ACTH不低,故ACTH依赖性库欣综合征诊断明确。进一步行HDDST,可被抑制,提示库欣病可能性大。但MRI未见病灶,BIPSS检查结果不支持库欣病诊断。BIPSS为诊断库欣病的“金标准”[1],其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HDDST。要考虑异位ACTH分泌综合征(ectopic 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 syndrome,EAS)诊断的可能性。

按EAS行进一步检查,目前未发现可疑病灶。根据文献报道,常规检查发现EAS病灶的概率不足50%,须加强随访,反复多次寻找潜在的病灶。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BIPSS检查有假阴性的可能性;假阴性与血管变异、操作者经验等因素相关;同步测定泌乳素水平加以校正,可降低假阴性率[2,3]。如果随访EAS病灶无果,可建议择期复查BIPSS。

在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同时,应积极治疗各种并发症和合并症。

神经外科意见:目前患者未能明确诊断库欣病,鞍区亦未见明确占位灶,不建议盲目手术。

临床综合分析与决策:皮质醇增多症的定性和定位诊断是决定后续治疗的关键关节。就目前而言,BIPSS是库欣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金标准”。该患者病因诊断不明,针对垂体或者肾上腺的手术都是盲目的。皮质醇增多症的病因学检查可能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当检查结果存在矛盾时,应首选再次检查。该病例经讨论后决定先采取对症处理,待后续再次检查明确病因诊断。

【诊治经过2】

患者于2013年8月再次入住内分泌科,症状体征同前,继续予生物合成胰岛素(诺和灵30R)控制血糖,予硝苯地平控释片、缬沙坦、美托洛尔、托拉塞米和螺内酯降压、利尿、消除全身水肿。

入院后复查血皮质醇升高且同步ACTH升高、皮质醇昼夜节律消失,24hUFC升高,HDDST不被抑制(详见表1)。垂体MRI未见明确的占位病灶(图2)。

捕获.PNG

 

经患者知情同意后行第二次BIPSS检查,结果提示:基线中枢/外周ACTH比值>2,去氨加压素兴奋后比值>3,右侧与左侧之比>1.4(右侧优势)(详见表3),库欣病诊断明确。

 

微信图片_20190120224734.png

2014年3月神经外科全麻导航下行经鼻蝶鞍区探查术,术中在鞍底偏右侧切开硬脑膜见橘黄色垂体组织,切开部分垂体后见灰白色肿瘤组织,质地软,血供一般,肿瘤大小约0.5cm×0.3cm×0.3cm,将肿瘤全切除,并扩大切除部分垂体组织,最后探查垂体左侧未探及肿瘤组织。术后病理证实(鞍区)垂体ACTH腺瘤。

术后次日血皮质醇1.69μg/dl,24hUFC 17.71μg/24h尿,达缓解标准,予醋酸可的松25mg(每日2次)替代治疗后出院。术后停用降糖药,血糖正常;出院后根据血压情况,快速减停降压药。

出院后2周患者出现胸闷、乏力,症状逐渐加重,并出现呼吸困难,夜间不能平卧,无咳嗽咳痰,无胸痛,无心慌,无双下肢水肿。2014年4月至华山医院急诊,查心肌标志物:肌钙蛋白T 0.043ng/ml↑、pro-BNP 3009pg/ml↑;无电解质紊乱(血钾4.5mmol/L,血钠143mmol/L)。心电图示:窦性心律、ST-T改变。胸部CT示:两下肺少许炎症,心脏增大,主动脉及冠状动脉钙化,部分肋骨形态异常。考虑有心衰的可能性,予地高辛、螺内酯、托拉塞米、美托洛尔和缬沙坦治疗;临时用氢化可的松100mg静脉点滴,并再次收住内分泌科病房。

入院后行心脏彩超检查,结构诊断:左室肥厚,伴左室流出道梗阻,压差46mmHg;左房增大。功能诊断:左心收缩功能正常;左心舒张功能中度减退。

请心内科会诊,考虑肥厚梗阻型心肌病(左室流出道梗阻),建议:①停用强心、扩血管药物;②调整利尿剂剂量(口服螺内酯20mg、托拉塞米5mg,每日1次);③美托洛尔缓释片71.25mg、氯沙坦25mg,每日1次。

同时增加糖皮质激素的替代剂量(氢化可的松40mg,每日3次)。患者胸闷、心慌、呼吸困难较前明显好转,予出院,并逐步减少糖皮质激素替代剂量。

【随访与转归】

患者术后体重下降约10kg,下肢水肿消失,库欣综合征体征逐步消失,血压、血糖正常。心内科门诊随访肥厚梗阻型心肌病。糖皮质激素替代治疗的调整方案:2014年7月调整为氢化可的松20mg(每日2次),2014年8月调整为氢化可的松早上20mg、下午10mg。2015年3月门诊查甲状腺功能正常,皮质醇(上午8:00,服药前)2.69μg/dl,服药后2小时血皮质醇36.07μg/dl,调整为氢化可的松早上15mg、下午5mg。

2015年9月住内分泌科复查,诉持续有乏力、纳差,皮质醇(上午8:00,服药前)6.34μg/dl,调整为氢化可的松12.5mg(每日1次);复查鞍区增强MRI未见肿瘤复发(图3)。复查心脏超声(见表3),请心内科会诊,考虑乏力、纳差与心肌病相关,建议:①继续使用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缓释片23.75mg,每日1次),加用曲美他嗪20mg,每日2次;②可考虑肥厚心肌化学消融治疗;③或考虑左室心尖部起搏治疗。

术后第三年患者停用氢化可的松,心内科随访中。

 

hh.PNG

 

【经验与体会】

(一)MRI阴性库欣病如何确诊?

库欣病多数由垂体ACTH腺瘤导致,现有MRI检查不能显示病灶者为MRI阴性库欣病,约占库欣病的15%~20%。

临床上,对于疑似库欣病的患者,应按流程有序进行内分泌检查,包括24hUFC、血皮质醇昼夜节律、LDDST、ACTH水平、HDDST等。对于ACTH正常或升高的ACTH依赖性库欣综合征,如果MRI未显示垂体病灶,或者可见垂体瘤,但有异位ACTH综合征(EAS)特点(ACTH显著升高,甚至>200pg/ml;低血钾性碱中毒;HDDST不被抑制等)的患者,应行BIPSS以确认病灶所在[4]。BIPSS诊断库欣病的灵敏度、特异度最高,为诊断库欣病的“金标准”。

BIPSS专业技术要求较高,也需要一定的经验积累,故建议BIPSS在有条件的医院开展。BIPSS应在患者皮质醇水平升高提示肿瘤活跃分泌ACTH时进行,对于周期性库欣病患者,在病情缓解期不适合行BIPSS。

试验当日患者取仰卧位,局部麻醉后,采用静脉血管造影技术行双侧股静脉穿刺后置入血管鞘及造影导管。在导引导丝的引导下,将5F造影导管自股静脉,经下腔静脉和上腔静脉插入颈内静脉,然后进入岩下窦,推注1~2ml非离子型造影剂判断位置,插管成功的标志为推注造影剂后岩下窦和海绵窦相继出现充盈。确认置管成功后,同时抽取左右两侧岩下窦静脉血样和股静脉血样,岩下窦与外周血ACTH比值超过2定义为BIPSS阳性,提示ACTH的中枢性分泌,即库欣病的诊断。联合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CRH)或去氨加压素兴奋试验可进一步提高其敏感性。该患者首次BIPSS结果提示为EAS。

对BIPSS未提示中枢分泌的库欣综合征患者,一般按照EAS进行全身可疑病灶的寻找[5]

(二)BIPSS假阴性的原因有哪些?如何防范?

该患者常规检查未发现可疑EAS病灶,2年后再次就诊,无典型EAS的临床特点,仍首先考虑库欣病。于是进行第二次BIPSS检查,结果提示为库欣病。这是华山医院第一例BIPSS结果呈假阴性的病例。

在经验丰富的医院,诊断库欣病仍有1%至10%不等的假阴性率。假阴性的原因主要包括技术原因和岩下窦本身的解剖学变异等。BIPSS联合CRH或去氨加压素兴奋试验,可进一步提高敏感性。近年的研究显示同步测定泌乳素有助于判断导管定位、降低其假阴性率。

目前本中心的做法是采血时留取泌乳素检测标本,如果ACTH结果提示为非中枢来源,则进一步检测泌乳素水平加以校正。先计算基线中枢/外周泌乳素比值K,判断置管是否成功,K>1.8提示置管成功;K<1.8者,优势侧基线(或去氨加压素/CRH兴奋后峰值)中枢/外周ACTH比值再除以K,>1.3提示中枢来源,<0.6提示异位,介于0.6~1.3者需结合临床和影像等进一步判断,必要时可以考虑复查BIPSS。

(三)肥厚梗阻型心肌病的诊治和术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替代治疗

绝大多数HCM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发病相关的基因位点很多,包括编码心肌肌节蛋白元件和非编码肌节蛋白的修饰基因等。HCM可分为梗阻型(占70%)和非梗阻型两类;临床上可以无症状或表现为心悸、胸痛、劳力性呼吸困难、晕厥和猝死等。

该患者2011年术前无任何相关症状,心脏超声提示:左室肥厚,左房增大伴轻度二尖瓣反流,升主动脉增宽;左心收缩功能正常,左心舒张功能轻度减退。在随后的随访中,2013年仍提示心肌肥厚,舒张功能减退(见表2)。2014年4月术后2周余出现胸闷、心悸、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等症状,根据心脏超声检查结果,确诊为“肥厚梗阻型心肌病”,经积极有效治疗后症状缓解。

经文献检索,未发现肥厚梗阻型心肌病合并库欣病的相关报道。两者发病是否有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库欣病患者手术成功后一般会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临床上常呈现“脱胎换骨”的变化,表现为皮肤蜕皮、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等,给予糖皮质激素替代治疗应遵循阶梯式减量的方法,起始剂量应大于日常的替代剂量,常用醋酸可的松25mg(每日3次)或等效剂量,根据症状缓解情况逐步减量至日常替代剂量,再监测晨血皮质醇水平判断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恢复情况,判断何时停药。当患者处于应激状态时(如本例患者出现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急性发作),应增加糖皮质激素剂量至应激剂量,以预防肾上腺危象,待应激缓解后逐步减量。


【专家点评】

双侧岩下窦采血(BIPSS)是库欣综合征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金标准,其诊断库欣病的灵敏度为97%、特异度为100%,存在微小概率的假阴性率。本病例首次BIPSS阴性,2年后再次BIPSS获阳性结果,确诊为库欣病,通过微创手术治愈,其诊疗过程符合库欣综合征的诊治规范,体现了精准治疗的理念。

对于BIPSS阴性且MRI阴性的库欣综合征患者,首先应排查全身其他病灶致病的可能性,并根据检查结果与相关学科开展联合诊治。如果全身排查未能明确诊断,应定期随访并复查BIPSS。如果再次BIPSS阳性,可行经鼻蝶垂体探查术。由于病灶微小,术中应广泛、全面探查,结合术中冰冻病理仔细分辨肿瘤和正常垂体,尤其是垂体后叶。如果再次BIPSS仍阴性,可基本排除库欣病诊断,应考虑EAS诊断,积极寻找病灶。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分会. 库欣综合征专家共识(2011年).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2, 28(2): 96-102.

[2] Sharma ST, Nieman LK. Is prolactin measurement of value during inferior petrosal sinus sampling in patients with ACTH-dependent Cushing’s syndrome? J Endocrinol Invest, 2013, 36(11): 1112-1116.

[3] Sharma ST, Raff H, Nieman LK. Prolactin as a marker of successful catheterization during IPSS in patients with ACTH-dependent Cushing’s syndrome.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11, 96(12): 3687-3694.

[4] 冯铭, 卢琳, 王任直. 规范库欣病的诊疗以提高其诊疗水平. 中华医学杂志, 2016, 96(11): 833-834.

[5] Nieman LK, Biller BM, Findling JW, et al. Treatment of Cushing’s syndrome: an endocrine societ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15, 100(8): 2807-2831.


本文源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垂体疑难病多学科诊治病例精选》,主编叶红英,王镛斐。欲查看更多精选病例,请购买原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