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金垂体团队:静默型ACTH腺瘤远期疗效与治疗新策略--一项大样本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2024-09-22 4

静默型促肾上腺皮质腺瘤(Silent corticotroph adenoma,SCA)是一种临床无功能Silent TPIT谱系垂体瘤,占无功能腺瘤的5-19%。既往研究显示,SCA具有高侵袭性、高复发率和较短的无进展生存期(Event-Free Survival, EFS)。临床上,即使术后MRI未发现残余肿瘤的患者也存在较高的复发风险。SCA通常生长迅速,复发后若不及时干预,治疗效果将显著下降。因此,早期预测肿瘤复发的可能性对制定治疗策略和延长患者EFS至关重要。


图片

为了探究SCA复发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华山医院神经外科金垂体团队赵曜教授课题组对垂体瘤谱系的单细胞RNA测序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鉴定出在TPIT谱系中代表高分化和低分化PitNETs主要亚型的差异基因。为验证这些分化生物标志物的预测价值,研究团队纳入了一个包含84名患者的独立队列,平均随访时间为7.2年。结果显示,在TPIT谱系中,低分化组的复发率显著高于高分化组,其预测能力远优于Ki-67。该研究成果以《Single-cell sequencing identifies differentiation-related markers for molecular classification and recurrence prediction of PitNET》为题,于2023年2月发表在Cell Reports Medicine(IF=17.0)上。


图片

图1.基于单细胞测序分析的PitNET谱系复发预测


为了进一步研究手术方式和术后管理对SCA预后的影响,本研究团队纳入了在该中心接受内镜经鼻手术的376例SCA患者,对其手术视频、术后MRI、治疗策略和长期随访结果进行了系统整合和分析。研究提出了综合术中所见和术后MRI结果来定义SCA切除程度的理念,并建议对未达到全切除的患者进行放射治疗,以降低肿瘤复发风险。相关研究成果以《Treatment strategies and long-term outcomes in silent corticotroph adenomas—A single-center retrospective study of 367 cases》为题,于2024年8月在线发表在国际神经外科经典期刊《Neurosurgery》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金垂体团队的王镛斐教授和马增翼副教授为该文通讯作者,何文强医师与姚舜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


图片

图2.文章标题截图


研究纳入了2012年至2022年期间在该中心接受内镜经鼻手术的376例SCA患者。其中,女性患者323例,男女性别比为7.34:1,表明SCA为女性好发。


研究结果表明,当肿瘤侵犯垂体囊、海绵窦内侧壁、鞍隔面或鞍上神经血管结构时,即使术后MRI未显示明显的肿瘤残留,肿瘤仍有较高的复发风险(22.4%)。基于这一发现,作者提出了SCA肿瘤切除程度的新定义,将传统的全切除(Total Resection, TR)进一步细化为近全切除(Near Total Resection, NTR)(术中发现肿瘤侵犯海绵窦内侧壁或鞍上区域,但术后MRI未见肿瘤残留)和完全切除(Gross Total Resection, GTR)(术中未见肿瘤侵犯海绵窦或鞍上,且术后MRI无残留肿瘤)。此外,术后3个月内MRI显示肿瘤残留的情况定义为次全切除(Sub-Total Resection, STR)。STR组可进一步分为术后放射治疗组(STR+SRS)和术后保守观察组(STR+Ob)。在GTR、NTR、STR+Ob和STR+SRS组中,分别有0例、17例(20.5%)、9例(28.1%)和4例(5.2%)患者出现复发或进展。NTR组的无进展生存期与STR+Ob组无显著差异(p=0.696),但两组的无进展生存期均显著低于STR+SRS组(p=0.008)。结果表明,术后辅助放射治疗能有效防止STR患者的残留肿瘤复发。此外,研究还比较了ACTH阳性和ACTH阴性SCA的临床特征。结果显示,ACTH阴性的SCA患者术前ACTH水平更低,且更易表现为海绵窦侵犯。


图片

图3.全切和次全切组患者的复发情况


图片
图片

图4.全切和次全切组患者的随访结果


SCA与正常垂体腺组织、鞍隔及海绵窦内侧壁等邻近结构界面的完整性在判断手术是否达到全切除标准方面至关重要。术前可依据患者的性别、年龄及MRI特征预判肿瘤的病理类型,对于高度怀疑为SCA的患者,应采取更积极的手术策略。切除与肿瘤侵袭相关的结构,如假包膜、不规则的垂体腺界面、海绵窦内侧壁及鞍隔,有助于延长无进展生存期(EFS)。若术中发现肿瘤侵犯上述结构且病理确诊为SCA,即便术后复查MRI未见残留肿瘤,放疗仍有助于控制肿瘤复发。鉴于SCA的高复发风险,建议由经验丰富的神经外科医生主导手术,并通过多学科讨论制定个体化的术后管理方案,以优化患者的治疗效果。


图片

 图5.肿瘤综合治疗方案手术模式图

图片

专家简介

图片

图片

王镛斐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镜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垂体瘤协作组副组长,上海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上海市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秘书,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委员,上海市垂体瘤研究中心秘书兼内镜组组长,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肿瘤分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颅底外科分会和神经外科分会委员

  • 目前担任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全国脑窥镜辅助显微外科学习班”和“中国垂体瘤诊治新进展学习班”主要负责人。每年开展垂体瘤等神经内镜手术达600余台次

  • 参与了《全国垂体瘤显微外科手术学习班》、《神经外科新技术、新进展学习班》、《全国颅底外科学习班》和《神经外科手术护理学习班》等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的授课工作。发表论著和参与著作编写三十余篇(部)

  • 2004年上海市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2004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200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 擅长领域:垂体腺瘤的显微外科手术基础和临床研究、神经内镜应用的解剖与临床研究、神经肿瘤的微创手术治疗


图片

识别二维码,前往王镛斐 教授学术主页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图片

赵曜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虹桥院区(西院)院长、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华山)副主任、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复旦大学神经外科研究所副所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5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7年),并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6年;中组部首届青年拔尖人才,2011年)

  •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中国老年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会长

  • 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外科专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 首届中国垂体腺瘤协作组核心委员、秘书

  • 上海市垂体瘤研究中心学术组组长

  • 华山医院垂体瘤多学科融合团队的学科带头人

  • 【华山·金垂体】之临床和学术品牌的首倡者


图片

识别二维码,前往赵曜 教授学术主页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