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一位名叫“小亚”的年轻设计师、漫画艺术家,她在最需要用眼和用脑的时候,却不幸得了会影响视力和激素水平的颅咽管瘤,令她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所幸,在金垂体大家庭的温暖治疗下,小亚最终战胜病魔,恢复健康,并用自己的画笔记录下了在金垂体治疗中的点点滴滴。最后她感慨道:"对于一个设计师而言,眼睛等于我的生命;对于一个三十几岁就写过遗言的人,是华山医院神经外科的医生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她的讲述吧!
(本文采用患者第一人称讲述。对即将入院的患者,可以提前了解住院过程哦!欢迎使用“小亚的病房生活”表情包!)
求医问病
一直以来都觉得自己是个爱生病、常跑医院的人,每次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各种吃药挂水,好了没两天又出了别的毛病。随后人生第一次做头颅核磁,就查出了鞍区占位(垂体柄上长了个东西),进而导致垂体功能减退(无法正常分泌各种激素)。发现问题后便开始了漫漫的求医长路,细节就略过吧,总之这一年我没有工作,大部分时间就是看病、锻炼身体,顺便给自己充充电。
之前看病的医院告诉我需要进行开颅手术,而且手术致残致死率高、肿瘤离视神经近还可能会失明之类的。虽说医生讲的是最差的可能,但也足以让我迟迟没有勇气决定手术。另一方面,又担心它长大压迫视神经,所以每两三个月就做一次核磁看看大小。
今年由于北京疫情,我只能就近到上海进行检查。没想到上网一搜,才发现原来上海华山医院竟然有专门治疗垂体疾病的“金垂体”团队,还同时包括了神经外科和内分泌的专家(之前我都是在两个不同的医院分别看神外和内分泌科的)。在MDT门诊我第一次见到了王镛斐教授,他说不需要开颅,可以经鼻手术进行肿瘤切除,我的希望之火瞬间就被重新点燃了,一种莫名的信任感驱使我马上就预约等床手术。一个月后,我终于接到了医院的来电!
我要住院啦!
第一次要住院住那么久,要带些什么我实在有些懵。必须带的当然包括以往的病例资料、影像学片子、医保卡之类的,这些打电话通知我住院的何医生已经提前发信息告知了。自己入院前准备的生活用品嘛,我带了这些:
饭盒(用来打粥、冲米糊之类的)
水杯(用来打热水,病房只有开水)
勺子筷子(病号餐有餐盘,但是筷子需要自备)
湿巾纸巾(可以多带些,术后鼻子流血要经常擦)
脸盆和洗漱用品(脸盆在术后无法洗澡的日子里可以派上用场)
拖鞋(洗澡穿,在病房里我穿凉拖)
多功能U形枕(打开是毛毯,病人和陪护都可以用)
眼罩和耳塞(我睡觉很轻,虽然戴上还是会失眠,但多少有些用)
一次性内裤(虽然有阳台,但晾晒的衣服很多所以难晾干)
充电宝、充电器(充电线要长,因为插座位置很高)
晾衣架(多余带,病房里有)
事实证明,住院小白的我准备的东西是不全面的,入院后到手术前的这一周我又陆续添置了很多东西:
吹风机
小刀(削水果之类的)
指甲剪(术前要求剪指甲,而且不可以有指甲油)
带刻度的水杯(术后需要记录喝水量)
吸管(术后一周头没离开枕头,只能用吸管喝水)
瑜伽垫和睡袋(租的躺椅无法翻身声音也大,陪护还是打地铺吧)
尿垫和屎盆(术后你就懂了)
带刻度的尿壶(拔掉尿管后还需要继续记录尿量)
米糊和大瓶矿泉水(术后可能会喝很多水,开水来不及放凉)
像我一样,什么东西没准备的朋友也完全不用担心,地下一楼罗森里全部都有的卖(就是价格稍微贵一点)。其中抽纸、湿巾、尿垫、脸盆、毛巾、吸管、小碗、勺子、米粉(就是米糊)这些东西是在手术前一天必须准备好带入ICU的。术后监护室里的护工照顾时也会用到这些东西,没用完的东西会跟你一起回到病房。
不过住院行李也不要过多,毕竟病房的收纳空间有限。进门处每个床位都配了一个柜子,里面可以放拉杆箱、睡袋之类的大件。病床旁有床头柜,桌面上只能放水杯、纸巾之类的,其他杂物要收纳到柜子里。好在柜子很深、容量很大,可以放入各种食品、饮品、包包之类的东西。脸盆、洗漱用品和拖鞋可以放在卫生间。另外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地方可以收纳片子和病例——在床垫下面。
入院后都会经历啥呢
入院第一天护士小姐姐就会带你熟悉整个病区,告诉你备餐间、晾晒间在哪,垃圾怎么分类以及房间内的各种注意事项。
之后的每一天会按时按顿给你送药,完全不用担心忘记吃。平时除了测体温、量血压、抽血、挂水之外,她们还会时刻注意你的身体变化,告诉你今天吃喝的摄入量是多了还是少了。
每天早上来病房交班的护士小姐姐们个个元气满满,在我看来就像清晨的一缕阳光,让人神清气爽,躺在病床上都能感受到她们的活力。
感觉住院后就完全不需要用脑子,需要做的各种检查都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带着去,做完检查还把我送回病房来。每天早上护工会叫我起床,拉开窗帘让阳光照进来,然后开始打扫卫生、给病床和家具消毒……
每天早上7点、中午11点和晚上5点阿姨准时把饭送到门口。每天早饭是白粥、鸡蛋、包子或馒头,8点还发牛奶。午饭和晚饭不重样,都是两个素菜一个荤菜配米饭。刚手术完医生会专门帮你订面条之类的流食,下午还有顿加餐。每天阿姨还会来房间给陪床的家属订家属餐。
手术十分完美
在手术的前一天,医生会和你的家属进行谈话,详细的告知手术的风险和手术后需要注意的事项。他们还有一个公众号,扫码关注后,你会发现,这里面简直就是一个宝藏!关于疾病的介绍,手术后注意事项等等通通都有~暖心的医生们还做了一个宣教视频,平时躺床上不想看文字就听听视频,真是很赞了!
扫码查看
金垂体融合病房
垂体瘤手术前后注意事项
医生早晚都会来查房,看看你今天的身体状况。记得术后有一天晚上我快睡觉了医生还没来(我每天5点起床,8点睡觉),本以为那天不查房了,结果快10点的时候寿雪飞教授穿着手术服出现在了我的病床前,听到他关切的问我今天感觉怎么样的时候,我鼻子一酸,几乎说不出话来,心里想的是:医生也太辛苦了吧,这么晚下了手术还要来询问我的情况,我恢复的很好,您快点回去休息吧……寿医生离开后我和妈妈感慨良多,久久不能入眠。
感谢亲爱的医生们!
对于一个设计师而言,眼睛等于我的生命;对于一个三十几岁就写过遗言的人,是华山医院神经外科的医生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想对那些准备手术的朋友们说:不用怕,相信医生,按医生说的做,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在此,
特别鸣谢我的主刀医生王镛斐、
主治医生寿雪飞、
床位医生陈政源,
以及金垂体融合病房的所有医生护士们。
谢谢,你们辛苦啦!
欢迎收藏“小亚的病房生活”表情包~
颅咽管瘤小科普
华山·金垂体团队系列专家介绍(七)
潘力,教授,主任医师。现任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医师分会放射外科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华山医院射波刀中心主任、上海伽玛医院副院长兼总经理。1982年毕业于泸州医学院。1985年考取上海医科大学研究生,1990年破格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并留上海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工作。在国内自行研制出可用于CT、MRI和普通X线定位的定向仪,并率先开展了CT、MRI定向手术。相关课题获1990年卫生部三等奖。论文获WHO优秀论文一等奖。1992年晋升副教授。1993年以来,成为国内首批从事伽玛刀治疗和研究的人员。课题曾获上海市科技成果三等奖。已发表论文90余篇,参加十余本专著的编写。1999年晋升为教授,博士生导师。课题《脑组织修复重建和细胞示踪技术及转化应用》,获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擅长领域:脑外伤、脑肿瘤及动静脉畸形的技术和手术伽马刀治疗、功能性疾病的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