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男性出现性功能障碍,女性遇到月经紊乱、溢乳、生育困难等问题时,可能马上想到去医院男科、妇产科、内分泌科或中医科就诊,但这些症状背后可能潜伏着同一个“罪魁祸首”——脑垂体泌乳素瘤。
【什么是泌乳素型垂体腺瘤?】
垂体是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司令部”,控制着机体各项激素的分泌,这些激素对人体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具有重要作用。垂体瘤是颅内常见的良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20%,发病率仅次于胶质瘤和脑膜瘤。泌乳素型垂体瘤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据统计可占到功能性垂体瘤的50%。该肿瘤能分泌过量泌乳素,引起高泌乳素血症。高泌乳素血症可抑制下丘脑及垂体的正常功能,造成促黄体激素(LH)与卵泡刺激素(FSH)水平降低,不仅影响女性卵巢甾体激素合成能力,导致雌、孕激素不足,出现月经稀少或闭经,还能导致卵泡发育障碍,出现不孕。另外,泌乳素还可作用于乳腺导管细胞,引起非妊娠期女性分泌乳汁。而男性则出现性欲减低、阳痿、男性乳房发育、胡须稀少、精子减少、活力低下、不育。
【怀疑泌乳素瘤,应该做哪些检查?】
垂体泌乳素瘤患者常因隐私羞于启齿而讳疾忌医,导致耽误诊断。其实对于专业团队来说,垂体泌乳素瘤的诊断并不难,主要依据临床表现、血泌乳素测定、影像学检查3个方面的证据”。
临床表现
垂体泌乳素瘤多为肿瘤直径<1cm的微腺瘤,患者主要表现为内分泌紊乱症状,如闭经、溢乳、不孕不育等。部分大腺瘤(肿瘤直径>1cm)还可出现占位效应:压迫正常垂体导致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出现食欲下降、乏力、消瘦、)或甲状腺功能减退(出现畏寒、嗜睡、皮肤粗糙、脱发等);肿瘤向上生长压迫视神经出现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向侧方生长侵犯海绵窦出现复视、眼球活动障碍;巨大垂体瘤还可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引起脑积水,甚至可压迫下丘脑出现尿崩、嗜睡以及癫痫等症状。
泌乳素测定
通过采取血标本测定血泌乳素浓度。血泌乳素在20ng/ml以下,可基本排除高泌乳素血症;20-200ng/ml,可见于泌乳素瘤,但亦可见于其他原因引起的泌乳素升高(如服用胃复安和精神类药品引起的高泌乳素血症);当泌乳素大于200ng/ml时,高度怀疑泌乳素瘤。
垂体MRI检查
垂体MRI检查是目前诊断垂体瘤的最理想手段,可更清晰地显示肿瘤位置、形态及其与周围解剖结构的关系,在组织分辨率、微腺瘤检出等多个方面都明显优于传统头颅CT检查。
【泌乳素瘤应如何治疗?】
谈到脑肿瘤的治疗,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手术切除,“见瘤就切”也成为了治疗泌乳素瘤普遍存在的误区。其实,治疗泌乳素瘤医生有三大“法宝”: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以及放射外科治疗(如伽玛刀)。目前首选药物治疗,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溴隐亭和卡麦角林)可有效降低血清泌乳素水平,缩小肿瘤体积,改善月经紊乱、泌乳、男性功能下降等临床症状。由于目前大陆地区尚无卡麦角林,而溴隐亭安全有效,经济易买,因此成为垂体泌乳素的首选治疗药物。
服用溴隐亭(2.5mg/片)应先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加量至可使血清泌乳素维持稳定在正常范围的最小用药剂量,一般不超过15mg/天。应注意,药物治疗期间需每月复查血清泌乳素、雌二醇、促卵泡雌激素、黄体生长素、睾酮水平以调整溴隐亭剂量,同时每年复查垂体增强磁共振监测肿瘤大小变化。
使用溴隐亭治疗总体安全,可能造成的不良反应包括便秘、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和乏力,头晕、头痛等,少数还可诱发垂体瘤卒中。但上述不良反应往往较轻,用药相对安全,服药起始阶段还可通过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增量以提高适应性,减少副作用。药物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持之以恒,任何调整剂量,特别是药物减量和停药,都需要在专业医师的严格指导下进行并密切随访。
【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手术治疗?】
采用溴隐亭治疗的患者如果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可考虑手术治疗:1、垂体微腺瘤经药物治疗3-6个月无效或效果欠佳;2、药物治疗不良反应较大,不能耐受;3、巨大垂体瘤伴明显视神经压迫,药物无法控制血清泌乳素和缩小肿瘤体积;4、侵袭性垂体瘤伴有脑脊液鼻漏或药物治疗后出现脑脊液鼻漏;5、药物治疗或其他原因导致垂体瘤卒中,表现剧烈头痛和急剧视力减退;6、经验丰富的术者认为有较高手术全切除概率,且充分考虑患者手术意愿。
目前,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微创手术是切除垂体瘤的主流术式,绝大多数垂体瘤可通过此入路进行切除。内镜手术完全在直视下操作,不仅能将肿瘤“斩草除根”,更能最大程度保护鼻腔正常结构,缩短术后康复时间。相比传统显微镜拥有更近的景深、更宽广的视角,即使对一些偏远、折角的位置,也能够清晰显示。
放射外科治疗(如伽马刀)并不是泌乳素瘤的首选治疗手段,目前仅作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的补充。由于放疗后相当一部分病人会出现垂体功能减退,导致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因此,目前放射外科治疗主要适用于手术后肿瘤残留、不能耐受手术或对药物治疗不敏感者,对于育龄期患者选择放疗需更加谨慎。